〔Music♪〕K-POP席捲世界有什麼秘密?
2012年,PSY的一曲〈Gangnam S tyle〉轟動了全世界,突然之間大家都知道了oppa是什麼意思,突然之間大家都在跳著騎馬舞,突然之間全世界都盯著看這個其貌不揚,音樂卻相當瘋狂的中年大叔。大家可能覺得這只是一種現象,one hit wonder而已,然而這“突然之間”絕對不是突然而來的-在〈Gangnam Style〉的背後,卻隱含了一股很強大的潮流,這潮流其來有自,大家稱為韓流。
在PSY之前,韓國已經靠著多組男孩女孩團體打入了國際市場。2008年Wonder Girls的一首〈Nobody〉造成了一股旋風,就好像突然竄出的火山爆發一般,敲響了韓流進行曲。接下來少女時代的〈Gee〉和Super Junior的〈Sorry Sorry〉旋即接棒,幫韓國流行音樂打開了外銷國際的市場,韓國的流行音樂也被取了一個專有名詞,叫做“K-Pop”(Korean Pop)。這三首歌曲,似乎是成為K-Pop站穩亞洲腳步的關鍵。
K-Pop說是作為一種音樂類型,毋寧是說做為一種表演模式更為恰當。這個表演除了歌曲還得加上舞蹈,歌曲的形式當然是舞曲,不管是trance、techno、rock、甚至加上韓國傳統歌謠trot等各種形式都行,然後副歌的旋律一定是簡單、重複,歌詞最好再用英文來唱,舞蹈更是至關重要,記憶點一定要明顯,多數還會為了舞蹈再取一個名字,例如〈Sorry Sorry〉的拍手舞和〈Gee〉的狗腿舞,群舞的走位也是重點,陣勢的排列直接影響氣勢。
聽多了K-Pop的歌曲之後,其實會覺得他們做歌的方法已經是一種SOP模型,用公式把各種音符套進去,節拍打下去,舞蹈編一下然後一首歌就出來,這樣說起來,K-Pop更像是為了目的而製作的音樂,這目的就是讓青少年會喜愛,能跟著一起唱唱跳跳,歌詞的主題也幾乎圍繞在青少年最關心的愛情上面。
另外韓國的經紀公司都設有練習生制度,往往透過公開選拔招生,練習時間動輒數年以上,還不一定能夠出道,韓國元祖偶像團體之一的G.O.D常在電視上說他們的練習生生涯,沒有任何收入,在山裡面的小屋練習,目的只是為了能夠出道。而現在當紅的BIGBANG隊長G-Dragon也當了五年的練習生,2AM的隊長趙權更是當了8年,這種類似軍隊的訓練方式,讓這些偶像明星一站上舞臺,就能按照指示機械化的完成一個表演,這也就是他們的表演極少失誤,動作整齊畫一的原因。
少女時代和Super junior(以下簡稱SJ)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K-POP的男女偶像團體,他們均隸屬于韓國最大也最有影響力的經紀公司S.M. Entertainment旗下,SJ成立於2005年,出道之初就很受歡迎,前兩張專輯走的風格是偏搖滾式的舞曲,到了2009年的第三張專輯,主打歌〈Sorry Sorry〉就確定了他們獨特的曲風,官方還取了個名字叫做“SJ Funky”。簡單來說就是在舞曲上添加了funk的元素,而他們的特色又在於唱歌的頓點特別多,切分非常的明顯,〈Sorry Sorry〉之後的幾首主打歌,〈Bonamama〉、〈Mr. Simple〉、〈Sexy, Free & Single〉均建立在這一基礎上。少女時代的第一首單曲〈Into The New World〉走的是日系甜美風格,沒注意聽歌詞的話甚至會以為是早安少女組的歌,但很快的到了2009年的〈Gee〉就轉變為現在大家所熟知的K-Pop模式。而這兩組團體最具話題的,都是其眾多的團員人數:SJ目前有12名團員,少女時代則是9人,這種龐大的陣仗等於顛覆了從80年末期開始的偶像組合路數。團體的人那麼多,除了主唱外,有些人一首歌只能分到一兩句,好像只有伴舞的功能。但這龐大的陣仗卻是有許多學問在的:第一個是人數眾多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魅力,歌迷會自動入座找到喜歡的那一個偶像來支持,再來是這種大型偶像團體,經紀公司把那些帥哥美女丟進團體裡面只是為了增加知名度,不會唱歌沒關係,可以去演戲,可以去上綜藝節目搞笑,韓國的三大電視臺所製作的戲劇和綜藝,數量多到足以讓這些偶像明星有曝光的空間。
不只是音樂,綜觀整個娛樂產業,音樂、戲劇、綜藝三者的相輔相成才是造成韓流文化的主因。90年代末期,韓國已經確定了發展娛樂產業的路線,99年頒佈了《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》,透過一系列相關法案為娛樂產業奠下了發展的基石。最巨大的影響體現在戲劇上面,《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》的頒佈讓戲劇的題材開始有所創新,加上政府的補助和積極的外銷,把韓國文化靠著韓劇散播出去,“浪漫滿屋”、“藍色生死戀”、“冬季戀歌”、“大長今”等戲劇,當年紅到大街巷尾都有人在談論。
八月韓國綜藝節目“Running Man”來台取景,結果去機場接機去看主持人的人數,超過任何一組偶像團體來台的人數,這在外界看來也是匪夷所思,不過是一個綜藝節目而已,但這幾年韓國的綜藝節目越做越精良,砸錢也不手軟,各式各樣題材的實境節目紛紛竄出,有以軍人為主題的“真正的男人”,親子的“爸爸,我們去哪兒?”,旅遊的“兩天一夜”等,主持班底都很龐大,都是跑外景,這種砸錢的手法光靠韓國人口的內需,是否能撐起來這產業是個可以商榷的問題,但他們肯花大錢去拍攝綜藝,主要就是他們把眼光擺在外銷,整個龐大的娛樂產業都是把眼光放在外銷上。
80、90年代時,放眼兩岸三地,臺灣的娛樂產業是執牛耳者;在先天條件上,比起韓國來,還佔有和大陸有相同語言的優勢,結果現在臺灣只剩下一堆談八卦的攝影棚節目。大陸現在還跟韓國買綜藝節目版權,已有的“兩天一夜”、“花漾爺爺”中國版等,還有即將開播的“Running Man”中國版。如果還不把眼光放長遠一點,繼續忽略韓流帶來的影響力,我們的娛樂產業似乎也將成為明日黃花了。
〔特約編輯:李偉儒
圖片來源:STAYREAL
jun13網站
Findwal paper
liriklagukpop
YG Entertainement
環球唱片
http://bigbang.musicasia.net/〕
■ 本文授權刊載自《BARK 樂是浮生錄 - 第13期》
除了帥與美,韓國流行音樂席捲國際不是沒有原因